网上有关“基金定投风险高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金定投风险高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基金定投,是各大网络理财板块中讨论的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很多粉丝量众多的大V,都不遗余力的向网友们推荐通过定投的方式来购买基金。
在知乎中搜索“基金定投”,可以看到,有一些用户举办的以基金定投为主题的知乎Live,吸引到五千多人参与。其标题也非常吸引人:用笨的方式简单赚钱。感觉只要定投了,就好像在家里安了台印钞机,不用动脑筋就能每天数钞票了。
在基金定投话题下面,有3万左右的用户关注,1千多个问题。
在网易云课堂投资理财类课程前十大排名中,第三名和第六名讲的都是基金定投。在类似雪球等财经类网站上,关于基金定投的文章和讨论也是成百上千。可见,有很多机构或者写手都在很卖力的力推基金定投,同时也有很多读者和投资者对定投基金很感兴趣。
这种现象让人担忧。很多宣传基金定投的文章,写的非常不专业,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叫做《为什么基金定投是个坏主意》的文章。但是有一些读者反馈:说我这篇文章写的过于专业,他们看的一知半解。希望我能够再用更加简单一些的语言帮助他们把其中的道理说清楚。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我就来再帮助大家更加进一步分析一下基金定投的利弊。
从本质上来讲,基金定投是购买基金的一种投资策略。定投也分很多种,有定量,定价,定时,定损等等。本文中所讲的基金定投,指的是最简单的一种定量购买方式:即按时拨出一部分资金(比如每个月100块)去购买某支基金。不管市场的好坏和基金的涨跌,持续多年购买。
这种按时定量购买基金的方法,是最简单的定投策略之一。理解了这个简单例子中的逻辑,再去分析那些稍微复杂一些的例子,就比较容易了。
推崇基金定投的鼓吹者,一般会列出以下这些定投的好处:
1. 每月自动从账户中扣除资金并买入基金,养成从小投资的好习惯。
2. 年轻人每个月结余不多,只能通过每月省一点,定投的方法来参与投资活动。
3. 长期来看股市是上涨的,因此长期坚持定投可以获得好的投资回报。
4. 基金定投的微笑曲线:市场下跌时不断买入,以后上涨时可以获利。
5. 金融小白懂得不多,定投是“懒人懒方法”,适合那些啥都不懂的投资者。
下面就来帮助大家好好分析一下,这些说法是否有道理。
第一和第二条,里面实际上包括两个建议:
(1)年轻人应该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不要寅吃卯粮,不要过度消费。
(2)投资要趁早。因此在年轻时一省下血汗钱(哪怕是每个月100块),也要快点把它打给基金公司,购买基金。
第(1)条建议没什么问题。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本来就应该克制自己过度消费的欲望,通过储蓄的习惯来积少成多,不断提高自己和家庭的经济实力。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应该都会认同这样的价值观。
问题在于,养成储蓄的习惯,并不等同于拿这些储蓄去买基金。每个月省下来的钱,可以放在银行里,或者余额宝,或者定存/国债。
在这里,基金公司的销售团队非常聪明的把“储蓄”和“购买基金”这两个概念悄悄的混淆了。因此需要在这里提醒广大读者:养成储蓄的习惯是好事。但是储蓄和买基金完全是两回事,不要被这种似是而非的宣传迷惑。
现在再来讲第(2)条建议:投资要趁早。
这个建议,和上面提到的第三个理由有类似的逻辑:长期来看,股市总是上涨的。因此早点开始,就能够更早的享受股市上涨带来的投资回报。巴菲特曾经写过不少的文章强调“复利”的重要性。早几年开始投资,利上滚利,30年之后,很可能可以得到一笔客观的财富。
这个建议,看似合理,但其实有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该建议和上文提到的第四个理由自相矛盾。
股市到底是上涨还是下跌?
如果上涨的话,显然是在一开始就全仓买入的投资回报更好,而且也不存在所谓的微笑曲线。
如果是下跌的话,那你还坚持长期定投做什么?每个月勒紧裤带,省吃俭用存下来的血汗钱,干什么不好,去送给基金公司买一个长期下跌的资产?
我知道,有些推崇定投的朋友可能忍不住要抗议了:股市在长期是上涨的,但是短期会下跌。因此定投可以在短期内利用“微笑曲线”降低买入成本,然后获得长期的投资回报。
在英语里有句谚语叫做“If it seems too good to be true, it probably is“。如果真的有这么神奇的投资策略,在短期内抓波段,购入低价资产,然后还同时能够享受到长期的投资回报。那可能很多职业投资机构都会趋之若鹜了。(你有听说过养老基金、大学基金会、大型对冲基金等职业投资机构去搞定投么?)
在本人的《为什么基金定投是个坏主意》中,我已经做过这方面的数学分析。定投能否给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完全取决于运气:如果定投期间市场下跌,那么投资者就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因此未来可以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反之,如果定投期间市场上涨,那么投资者付出的成本就更高,因此其投资回报也会被拖累。
其次,该建议关于中国股市长期必涨的假设,得不到实证支持。
投资要趁早的建议,其背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就是长期来看,股票是上涨的。这个规律在发达国家确实存在。
如上图所示,如果我们回顾美国过去200多年的历史,就会发现股票给与投资者最好的投资回报,在扣除通胀之后大约为每年6.6%左右。同期的其他资产,比如债券,黄金和现金,都不如股票。这个规律,在英国,法国,德国等其他工业国也都类似。这是”趁早买股票“在这些国家行得通的逻辑基石。
但是这个规律在中国不明显。如果我们计算1993年到2016年中国的资产回报,就会发现,股票给与投资者的投资回报是负的(扣除通胀之后),并且不如同期的政府债券。
也就是说,中国的股价风险溢价(Equity Risk Premium)是负的。在中国,承担购买股票的风险,并没有给与投资者比政府债券更好的投资回报。相反,股票的回报反而比政府债券更差。因此投资者白白承担了那些额外的风险,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关于这个问题,在本人讲授的网络公开课《小乌龟资产配置》第一节股票中也有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免费预览)。
当然,有些朋友可能会说,过去20多年的历史,不一定代表未来买股票一定不赚钱呀。确实,中国的股市,有其特殊性。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股市历史短得多,并且期间国家的经济环境变化非常大。各种和上市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经常过几年就有一个大的变化。因此过去20多年的历史回报,确实不一定对未来有多大的预测作用。
但是我们想要做科学的预测,就需要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基于尽可能长的历史,来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判断。我在这里想向大家强调的,是中国股市在过去20多年的回报并不好,不如债券。我们不要盲目的认为股票的投资回报在长期一定好。这个规律在中国还没有得到体现。
中国和外国市场的另一个大不同,在于税收的影响。
很多英国人和美国人,在其退休账户(401k,pension account等)中,确实是定投股票基金/指数基金的。但是这是由他们国家特殊的国情决定的。
以英国的退休金账户为例。政府为了鼓励英国人储蓄,为自己将来退休做打算,因此给予退休金账户税务优惠。大家知道,英国的所得税是很高的。每年把多余的储蓄的一部分存入退休金账户,可以抵扣所得税。因此很多英国人会选择这么做。如果没有这些所得税抵扣的优惠,为啥要这么做?没理由啊。
其次,英国的免税退休账户里的钱,不能用来买房。它只能一直保存到你退休后才能使用。因此有些英国人才会选择定期把那些存余去买基金。反正又不能用,只能等到60多岁以后才能取出来,有很长的投资周期(从20多岁开始算,有30~40年),因此通过定投方式买入低成本股票指数基金/ETF,是合理的。
问题在于,这些条件和中国投资者都不同啊。不管是税务优惠,还是买房方面的政策,中国的情况和英国都不一样,怎么能完全照搬呢?中国有中国特殊的国情。我们不能照搬国外的一些投资方法,原封不动就拿来使用,还去卖给那些金融知识有限的年轻人。我也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能够多长一个心眼,依靠独立思考来帮助自己得出更加理性的结论。
再次,如果我们仔细分析这条基金定投的建议,就会发现它根本不适合年轻人的具体情况。
我们以一个普通年轻人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
假设该青年在22岁大学毕业。如果有些年轻人选择继续深造(读研、读博、出国等),那么他毕业的年龄还需要延迟到25,甚至更后面。
在刚毕业的那几年,大多数年轻人忙的无非就是:择业,择偶。有些经济条件稍好的,可能会买台车。
然后我们假设该青年在28/29岁左右结婚。从这个时候开始,你会发现这位青年需要很多钱。他需要这些钱来:结婚,买房(生命中第一套自己购买的婚房),然后就是生娃,再送娃去托儿所/幼儿园等。如果选择生二胎,就需要再来重复一遍。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如果不是富二代,不是来自于特别高薪的行业(比如BAT,顶级投资银行中上层之类),大部分中国的年轻人,在29~35岁那个阶段,都是缺钱的。在购买房子这件事情上,很多情况都是父母资助+银行贷款。
现在我们假设该年轻人在23/24岁开始定投。定投了5年(29岁)就要结婚买房。在最缺钱的时候,他通过定投交给基金公司的钱,却无法拿出来用。主要原因在于:
股市,特别是中国股市,一大特点就是波动性大,难以预测。4~5年以后的股市,可能是大牛,也可能是大熊,或者是不涨不跌。
如上图所示,假设年轻人在2006年开始定投,那么在5年后的2011年,他很可能是亏损的。当然,如果年轻人运气好,在2002年开始定投,然后在5年后的2007年顶峰时卖出,那就确实赚到了一笔。但这和定投完全没关系,只不过是他运气特别好,恰逢自己需要钱的时候,股市登顶而已。
定投资金拿不出来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定投的目的。
从头到尾,定投宣传的都是”长期投资“的理念,是鼓励年轻人增加储蓄,为将来的退休做打算。你怎么能在30岁左右就拿出来用呢?这不就违背了一开始的定投目标了么?
因此那些参与定投的年轻人,在28~35岁之间会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状态:一方面他们欠银行和父母的钱(父母虽然愿意无偿支持子女买房,但你至少要把帐算清楚吧),向银行支付利息;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的现金储蓄不能用,还要每个月向基金公司上缴月供。
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合理的。更加理性的选择,是在买第一套婚房之前努力工作,争取加薪,合理储蓄,然后尽量通过自己的努力买入第一套房(辅之以父母的赞助和银行贷款)。然后在每个月现金流有结余的情况下,再来考虑投资的事。
基金公司的销售人员和一些网络上所谓的大V,专门瞄准那些30岁以下的年轻人,鼓吹他们去购买基金定投,这种现象让人担忧。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基金公司就好比是税务局,每个月都从他的工资中抽掉一笔税款。从基金公司角度来说,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他们的动机。一个年轻人,从20几岁开始每月固定购入某基金,不管风吹雨打,基金业绩,坚持十几年甚至更长购入基金,如此忠诚的客户去哪里找?简直是A类客户。因此基金公司,伙同一些网络大V,不遗余力的宣传基金定投,背后有其强大的经济激励。但是作为普通投资者,如果我们也跟着他们瞎转,被忽悠进去,那就只能怪我们自己了。
下面再讲讲上面提到的第五条理由:金融小白懂得不多,定投是“懒人懒方法”,适合那些啥都不懂的投资者。
首先,我们评判某一个投资策略是不是好,其标准应该是:投资费用有多高?投资回报有多好?承担的风险有多大?是否是适合投资者个人家庭情况的最佳投资策略?而不是它是否适合”懒的笨蛋“。
其次,如果是长期定投(比如定投20年以上),那么投资者首先需要确认被定投的基金/基金公司能够存在20年以上。这在国内本身就是一大挑战(第一支开放式公募基金成立于2001年,也就是说最老的基金还不到20岁)。如果定投到一家在10~20年后关闭的基金/基金公司,对于投资者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而大多数小白型投资者,连封闭式和开放式基金的区别都不知道,更不可能有知识和精力去做出这方面的判断了。
假设一位基金小白通过定投购买了某一支基金。小白的出发点是:省心,省事,坐着也能赚钱。现在我们假设到了2007年,或者2015年,该基金的净值一下子下跌20%、30%或者更多。让我们扪心自问,这位小白还能够淡定的继续坚持他的定投计划么?实话实说,大部分普通人,做出的第一个反应,肯定就是把基金抛出,落袋为安。所谓的”为退休打算“的定投计划,其实只是在这些幌子下多赚了小白投资者几年管理费而已。
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基于自己的粉丝数量,来推销各种投资策略或者基金,竟然还有很多人信,这也从侧面体现出我们国家内目前“投资小白”数量实在太多的现状。在我看来,在我们相信任何一个网络上的用户发布的信息,或者听从他/她的建议去从事一些投资活动前,最起码应该做以下尽职调查:
1)个人信息:对方姓甚名啥,什么职业,所在公司的名称,他的学历如何?工作经历?有何职业资质?有没有公司网站?
我看到不少网站上的大V,粉丝量不少,但是你如果去查一下对方的资料信息,除了一个花名以外什么都查不到。对于这样的用户给出的建议,你敢相信么?
投资理财,涉及的都是我们的血汗钱,背后体现的不光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还有我们对自己的至亲(爱人,孩子,老人)所负的责任。跟着网上一个连真名都不知道的用户,去买这买那,这是一种极不负责的投资态度。
2)知识体系:对方有没有受过专业培训?是否出版过相关书籍?写的文章是否符合逻辑,可信度高么?
3)投资能力:对方有多少年投资经验?管理多少资金量?投资回报如何?研究团队规模多大,如何搞投研?
4)投资哲学:对方有没有一套完整的投资哲学?该投资哲学和一些比较著名的投资方法是否相符?是否得到实证支持?
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你想省事,不花时间和努力去做最基本的学习和了解,那么代价就是你被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或者机构来忽悠。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那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我的建议如下:
首先,每一个投资者都需要分析一下自己的财务状况。特别是年轻人,需要达到的第一个目标,是满足刚需(比如买婚房)。
同时,年轻人应该在业余时间读一些投资类的书籍,通过知识来武装自己。你不需要成为金融专家,但至少要懂一些基本知识。
在考虑自己的投资决策前,投资者的家庭收支,最好要达到正现金流。如果每月过的紧巴巴,扣除按揭,日常开销后所剩无几,那就应该先想办法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在满足上面几个条件后,我们可以开始考虑投资。一个人选择做投资的资金,应该仅限于自己输的起的资金。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去买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的这些钱即使全没了(金融危机/被骗/违约等等),也不应该影响你和你老婆孩子的基本生活。
我知道很多人不理解这个道理。他们的逻辑是:投资不就是为了赚钱么?就是因为没钱,才去投资呀!
很可惜这种逻辑是错的。主要因为: 首先投资是有风险的。没人保证你一定赚。如果你的钱以后要买婚房,或者学区房,或者给孩子出国读书用,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生活开销,那么这些资金只适合购买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国库券,保本的理财产品,定存等)。
其次,有风险的投资品,价格都是会上下波动的。越是对自己重要的资金,越经不起波动。你想,如果这笔钱要给爸妈治病,万一下跌个10%,你敢不抛么?这可是要出人命的!要想获得高回报,就需要承担风险。而越是能够承担高风险的资金,恰恰越是你不需要的钱。
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所有比较主要的投资机构里,最能够承担投资风险的,就是大学捐赠基金会。这主要是因为,大学基金会资金的投资周期是永远,因此他们可以选择参与各种时间最长的高风险投资活动。相比之下,保险公司和养老基金就不得不将资金的一大部分放入流动性很强的固定收益类资产(比如国债),因为它们有短期和中期负债需要应对,无法承担更高的投资风险。
接下来,对于那些金融知识有限的投资者来说,最合适的投资策略,是以控制成本,有效系统,和长期坚持的原则为核心,建立起一套低成本,多元分散的投资策略。具体细节在拙作《小乌龟投资智慧》中有详细介绍,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注:关于定投的数学分析,在拙作《为什么基金定投是个坏主意?》中已经解释过了,因此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资料:
伍治坚:《小乌龟投资智慧:如何在投资中以弱胜强》
伍治坚:《小乌龟投资智慧2:投资丛林生存法则》
股票什么是主升浪知乎
知乎 中国股市正常吗
~~~~~~~~~~~~~~~~~
正常啊!!在C之所以称之为股市!!股市故事也!!股市就是故事都是逗你玩!!
小散一定要明白这个!!所以顺势而为才是王道!!
请看这是大盘的日线图!
你看这图走势多么完美!!
在看个股走势
针对个股更是完美无瑕!!
股票没有无缘无故的上涨和下跌!!高位高管的选择永远正确!!
小散能听到的消息永远?也只是童话!一个局!!
在A股市不是经济的情侣表!而是调节股民心情的情绪表!!
股市真的太正常了!!也是股市永远是正确的!!
不要认为股市是自己家开的!自己选择永远对的!!这样的思想!!
顺势而为!趋势为王!!
主升浪是指一轮行情中涨幅最大、上升持续时间最长的行情为主升浪行情,比较类似于波浪理论中的第3浪。主升浪行情往往是在大盘强势调整后迅速展开,它是一轮行情中投资者的主要获利阶段,若能捕捉到正在展开主升浪行情的个股,可望短期获取厚利。参与主升浪行情必须要了解。
主升浪的特征及运用方法
从技术角度分析,展开主升浪行情一般会出现如下的特征:日k线出现大阳线、出现向上跳空缺口,股价出现涨停板块、技术指标高位钝化:
1、日K线出现大阳线。一般情况下,若股价在相对低位,主力会以小阴小阳的方式缓慢推高,且涨幅有意无意控制在7%以内,因为此时主力不希望有人跟风,更不希望超过涨幅超过7%而上榜。等到股价出现一定涨幅、主力希望市场跟风时,便会出现大阳线,如长安汽车前期均是小阴小阳小步走,近期开始连拉大阳线快步走,显示股价已进入主升浪中。
2、出现向上跳空缺口。一般来说,股价跳空高开,是一种强烈的做多信号,若是高开之后股价能继续上行,甚至封涨停板,更是主升浪展开的信号。近期的强势股如南钢股份、凌钢股份、梅雁股份等股均留有较大的向上跳空缺口,股价展开了最具爆发性的三浪上升。
3、股价出现涨停。在大盘处于强势里,若是股价出现涨停板,一般是主升浪展开的标志,例如,凌钢股份曾在2000年7月出现连拉涨停的走势,近期该股又重现这种强悍走势,股价连拉涨停。对股价刚从底部拔起的个股,投资者可在第一个涨停时及时跟进。
4、技术指标在高位钝化,特别是随机指标KDJ反复在高位钝化。在平衡市或下跌趋势中,随机指标只要进入超买区,就需要准备卖出;一旦出现高位钝化,就应坚决清仓出货。但是在主升浪行情中,随机指标的应用原则恰恰相反,当随机指标反复高位钝化时,投资者可以坚定持股,最大限度的获取主升浪的利润。而当随机指标进入超买区时,投资者就要警惕主升浪行情即将结束了。
~~~~~~~~~~~~~~~~~~~~~~~~~~~~~~
理论永远是理论!这就是主升浪!
关于“基金定投风险高吗”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凤凰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fh04.cn/xwzx/202501-332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凤凰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基金定投风险高吗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凤凰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基金定投风险高吗”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金定投风险高吗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基金定投,是各...